“今年是从汽配城搬到小区门口做社区店的第6个年头,生意不见好,成本越来越高,员工也不好招,现在店里的4个人是年后陆续招聘过来的,虽然大半年过去了,但是到现在团队还没有磨合好。”
周末聊天时,同行老友在店里喝着茶刷着抖音无奈地和笔者倾诉。
五一过后,笔者的门店也好不到哪里去,2个中工空缺岗位招了两个月没有合适的,需要一个业务销售经理,工资开到8000块保底至今没有合适的人选。
虽然可能是条件比以前高了点,但是行业里面愿意从事汽修工作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这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事实。
汽修人才断档,青黄不接
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一个月拿几百块,干又脏又累的活,还天天被呼来唤去,坚持煎熬数年去学习一门技术。也很少有老师傅敢毫无保留花费心血倾囊相授,去培养带教一个可能说走就走的徒弟。
以前带徒弟是解放师傅,可以分担师傅的杂活;现在带徒弟,但凡徒弟有点技能,走的走,转行的转行。这就导致很多师傅宁愿一个人单干,也不愿意再做培养徒弟这种无用功。
对于汽修门店老板来说同样如此,老板不愿意也不敢在员工身上花费太多精力,只是希望招到的员工能够主动给门店带来价值。
反之亦然,员工也不愿意在门店长久稳定甚至扎根,他们只是希望在门店上班,挣自己想要的钱,干自己想干的活,只要出现一言不合随时都可以把门店老板炒鱿鱼,因为员工后顾之忧的成本很低,选择权也大。
双方都是在被动地相处和工作,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人才出现断档,而现存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不上不下的中级水平。门店老板想招的人招不到,只能委曲求全使用不合适的人员,大家都是凑合着走一步看一步,年年招人年年缺,最后还是老板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青黄不接是汽修行业早已公开的秘密。
还记得刚入行时师傅说的那句名言,“学会修车,吃喝不愁,学成开店,衣食无忧。”
因为汽修行业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比较大,钻研技术的,学成之后自立门户,技术小有成就的不是跳槽就是被挖墙脚。从事接待服务的经验丰富以后同样也是不稳定,懂技术的只会干活不会销售,懂销售只会套路不会解决问题,大家一直都是单项突出,偏科严重。
而行业里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需要多面手,既要会技术也要会销售,既要懂管理也要会经营。加上行业里面对人才的定义也没有统一标准,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这样就出现了人员技能水平的差异很大。
十年前甚至更早,如果学习不好,社会上的普遍认知是去学修车,因为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十年后的今天,各行各业都进步发展了,但是修车行业的人员状态好像还停留在十年前,苦、累、穷和脏、乱、差依旧是汽修行业撕不掉的标签。
但是现在学习不好,可选择性可就多了,再加上刚毕业的年轻人家庭条件都还不错,门槛低收入比汽修高的工作很容易找到。于是很多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从毕业就直接改行,或者实习期结束就跑路,家里介绍工作的,同学邀请挣大钱的等等,真正能学徒干一年、入行有三年的人真不多。
所以,门店招不到人是常态,招到合适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目前来看,似乎无解,汽修门店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
前些时间,面试了几名应聘技术经理和店长的同行,说心里话,大家的认知和价值观根本无法同频,通过视频沟通和线下面试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有从业经验的师傅现在根本不愿意带教新人,而从业不到3年的应聘者张嘴就先谈自己能得到价值,其中一位谈到上班有学习培训和考核直接选择放弃,原因竟是自己不想被约束。
门店老板都知道,师傅和徒弟搭配干活可以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当下,师傅们也看明白了,徒弟们也不愿意被约束了,一方不愿教,一方不愿学,典型的师傅制越来越被模糊和淡化,大家各干各的。
师傅为什么不愿教?
时间成本高——在汽修界,找到一个修车苗子基本是可遇不可求。带教技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师傅们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分心指导学徒,这样无异于自找烦恼,不仅影响师傅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带教能力弱——这一点是很多汽修师傅的短板,自己干没有问题,一旦带教徒弟,大部分都是赶鸭子上架,不是吵就是喊,并非所有汽修师傅都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或者有意愿去传授知识,他们更多可能擅长实际操作而不是教学。
保留技能优势——有的师傅可能担心传授了技能以后,自己会在门店或行业里面失去了优势地位,还有的会认为带教徒弟会减少自己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如果徒弟学会将会成为竞争对手。
最后就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师傅会感觉到压力大,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徒弟的学习态度、职业操守或者技能水平让师傅不认可,师傅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再加上学徒的流动性大,辛苦培养的徒弟很快就会跳槽到其他店铺或者自立门户,都让师傅们越来越不愿意带教徒弟,宁可一人加班,也不带教徒弟消耗自我。
徒弟为什么不愿学?
首先,缺乏兴趣的因素可能占到很大一部分,周围很多门店的学徒工在聊天中坦言,自己并不喜欢修车这个行业,是家里人要求来学习的,一旦碰到这样的学徒,对修车没有兴趣或者热情,他们是不可能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的。
其次,恶劣的工作条件,长时间的劳动强度,缺乏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想让年轻的学徒长期坚持,就目前看来我们自己都不确定。
还有就是薪水和发展前途,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操心和出力的活,加上现在门店生意的惨状,从老板的脸上根本看不出任何发展前途,自己也得不到更好的提升,这就会使学徒觉得学习没有长远的价值,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
最后就是师傅的带教方法,如果师傅的带教方法不适合学徒的风格,过于严厉和批评,学徒可能就会抗拒学习,加上师傅的技能传授不足以及工作强度和压力,很容易让学徒感到不适应,一旦学徒承受不住,结果就是直接跑路。
挣不到钱,师傅想改行,工作不顺心,徒弟要跑路。
对于门店老板来讲,天时地利人和,当下来看我们好像都不具备,门店业务保住基盘就很难,再做增量会更难。人员这块不管是管理还是培养都让人焦头烂额,更不用说大多数老板本身就不擅长这一块,到最后,门店越是留不住人,更招不到合适的人。
汽修人的工作现状不太乐观
表面看这是一个全民消费降级的时代,实则是全民消费智商提高的时代。
还记得刚入行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块,一顿早餐3块钱,那个时候换一台车机油净利润不会低于150,装一台导航低于500块利润没有人干,大修一台发动机工时费低于3000块车主要给门店老板买烟送水说好话。
很多门店老板单枪匹马通过这个行业买了房和车,很多汽修工通过这个行业实现了自己的老板梦。
因为有这样的结果,所以工作强度大、环境差、收入低等对汽修人来讲都不算事,在那个一套工具和设备就可以开店当老板不缺客户的时期,没有太多的想法和压力,就是一心想着学好技术,解决问题,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翻身赚更多钱。
虽然有竞争,但是各赚各的钱,汽车后市场被定义为亿万级的大蛋糕,在这个行业工作,前途不可限量,每一个人脸上和心里都充满了希望和动力,只是突然有一天,我们的汽修梦被打破了。
从O2O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实现职业规划和发展。
车越来越多,产品、技术和服务也越来越好,曾经从业人员和门店也达到了顶峰,平台和连锁风靡全国,他们大量的招兵买马,开始冲击传统的汽修门店和从业人员。
还记得有一年和某连锁店的店长和技术经理聊天,俩人从业都不到3年,在这之前在汽修店水平连中工都算不上,只因为在短期内通过了内部的考核认证,薪水和之前的收入相比直接翻倍,干净舒适的环境,统一有序的形象和考核,干的活少,收入还高。
于是很多传统门店培养和留存的人员纷纷加入了平台和连锁的怀抱。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汽修人来说的确是件好事,因为工作环境改变了,工作强度降低了,收入水平提高了,我们的身份也逐渐被认可了。
但是美好的事情总是短暂的——收入和价值要成正比,事情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从平台之争,连锁之争开始,流量战、价格战、品牌战等,车主的痛点不断被解决,车主的期望不断被拉高,车主的认知不断被丰富。
刚开始门店和人员形象好,服务好,车主很新鲜;到后来,产品好,价格好,车主很满意;再后来,车主见的多了,懂的多了,没有福利和活动,车主不愿意再主动消费和买单。
直到我们经历了疫情,全民都重视现金流开始,能十次花的钱坚决不会一次性消费完,车主不愿意花钱,表面上看是消费降级,其实是车主的消费智商提高了,消费意愿淡薄了。
于是,不管什么门店、平台和连锁,大家都要保基盘,提增量,这个时候,KPI就白热化了,技术更新迭代,很多人赶不上节奏,工作内容和强度开始加码,收入水平和业绩直接挂钩,客户的投诉增多,沟通难度加大,包括经常性的无规律的作息,一下子接踵而来。
对于没有两把刷子的人来讲,除了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工作比起之前难多了。
于是,现在的汽修从业人员面临了新的工作要求:不分老板和员工,多面手综合性人才被行业和社会认可;员工既要懂产品会销售,还要肯学习能提升,既要懂技术能干活,还要懂客户会套路,既要懂规划定目标,还要看绩效创价值,否则对门店就没有太大价值。
老板既要懂技术能带教,还要学管理会沟通,既要懂财务还要拍抖音,既要能学习还要能落地。这一切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讲是有难度的,大家干好一个工作要求都不一定能达标,现在一个人有这么多的要求肯定不是人人都能符合的。
所以,员工累、老板难,心累经常是我们的工作口头禅。
虽然行业在发展,但是当下汽修人的能力和从业要求并不匹配,很多人都有逃离这个行业的想法,大家的工作现状并不乐观。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经历过的行业老兵只要收获到回报也应该能够接受当下的现状。
但是对于那些从业时间不长甚至刚开始要入行的人来说,这个行业到底行不行,满脑子的疑虑甚至是一头雾水,一个地方挖不到水,立马就换地方这是现在大部分从业者的想法。
所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汽修人才有多难?绝对不是早些年的吃苦耐劳,技术熟练把活干好那么简单。
成才的时间周期长、要求高、竞争压力大、回报低,让很多入行新人看不到希望,进而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久而久之,这个行业的人员又会其实已经出现断层,门店想招聘合适的人只会越来越难。
守正出新,拓路前行
在和几位同龄、至今还坚守维修岗位的好朋友聊天中发现,他们对于当下的行业变化基本上是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感觉自己的技术价值与回报差距较大,只想干自己擅长的工作,对以后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截然相反的是,在和店里的90后00后谈心发现,他们不太愿意扎根汽后行业,更多在意的是个人价值能力提升:现在修车流行流程和标准化,他们觉得这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价值,愿意做。
现在修车流行拍视频号,搞抖音直播,他们觉得很有意思,愿意参与和展示;现在修车流行搞培训做管理,他们觉得自己将来是要当老板带团队的,所以愿意跟着走。
唯一一点让老板不满意的,是他们不愿意干低级、出力和频繁重复的事情,更不愿意被别人强迫必须干他不认可的事情。两种不同的从业经历和认知,导致了现在门店师傅和学徒之间出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
对于汽车后市场的从业者来说,如果是技术生存,那就不要幻想自己只干技术活,因为现在门店也好,连锁店也罢,技术人员是要承接经营产值的,我们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和施工,结合门店产品,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表达,最终车主买单,这才是价值。
如果非技术生存,那么在老客户管理、新客户引流、门店经营管理等方面,要不断地加强和增值,这才能解决门店经营痛点,成为门店的人才。
当然,最后一个,二者都需要解锁一个新媒体的技能,不管是朋友圈还是抖音视频号,一定要宣传曝光自己的价值,否则依然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下竞争内卷的行情。
作为门店老板,如果明白了当下员工的诉求和行为缘由,那么就要在员工管理这方面去下功夫,而不是天天想着喊着招不到、留不住人。
想招人,先想好怎么留人;想留人,先想好怎么用人。从工作环境到薪酬待遇以及发展规划,如果看得见希望,拿得到结果,即便出现人员流动,合适的人才自然会慕名而来。
不管行业怎么变,一定要守正出新,不断适应当下,拓路前行,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因为当下不是我们不值钱了,而是我们需要做当下车主和行业认可值钱的事。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