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事故车维修大灯,4S报价5万多,品牌件不到1万,差异化保单能解决“保费换资源”潜规则吗?

时间:2024-09-26   访问量:30


当前,各行各业“内卷”的大背景下,由保险公司、4S店、修理厂构成的事故车维修行业生态愈发恶化,加之配件市场鱼龙混杂,导致保险事故车维修乱象丛生。


车主出险后去不同的修理厂,定损金额差异巨大;不具备事故车维修资质的维修企业,也能被保险公司认定为“合作”修理厂;4S和修理厂外拓手段层出不穷,为抢夺事故车维修资源,甚至大打出手。


那么,事故车维修中的资质和配件乱象,以及更为深层次的“保费换资源”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方案?



01.

主机厂尤其是部分进口、合资品牌对配件的高额零整比定价,渠道不对非授权4S店开放,导致独立售后修理厂难以从主机厂4S渠道采购原厂配件。


而作为配件供应主要途径的汽配城市场,充斥着OEM件、下线件、品牌件、同质件、高仿件、再制造件、副厂件、走私件、修复件、拆车件等,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配件。


事故车维修环节中,保险公司和修理厂更关心的是配件价格,而车主往往是“小白”,对配件分类知之甚少,对配件质量更是无从鉴别。


以AD为例,某车型大灯4S光盘价56800元,品牌件不到10000元,某车型举升门4S光盘价15600元,品牌件不到3000元,在主机厂渠道的原厂件定价与品牌件的巨大差价面前,很少有人能经得起住利益诱惑和人性考验。


保险公司即便给车主赔付了原厂件,也不能保证车主能得到原厂件装车,保险公司成了“唐僧肉”,各种违背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骗保骗赔案件层出不穷,具体手法如下:


1、没坏的配件人为搞坏,俗称“扩损”;

2、没坏的配件换上个坏的定损,俗称“道具”;

3、从配件供应商借用原厂件或外包装,复勘后还回去,俗称“借货”;

4、配件供应商配合修理厂虚高报价;

5、修理厂要求汽配城配件供应商伪造供货清单;

6、修理厂采购降级配件或不换。


举一个案例:若干年前,某豪华车专修,通过外拓拉回一辆宝马气囊双爆重大事故车,保险公司定损予以更换,竣工后交付,后此车又发生重大追尾,气囊未爆,去4S拆检后发现,气囊上还贴有上次事故某保险公司的回收标签。


如发生在欧美国家,此类修理厂会面临刑事责任和巨额罚款,列入行业黑名单并终生禁入;但在国内,此丑闻虽沸沸扬扬,后也不了了之。


缺乏道德约束和法律制裁的不法分子通过扩损增加配件赔付或虚假赔付,不换件或使用降级配件,采购成本最低的配件和油漆材料,用拆车件、再制造件换包装冒充原厂件等行为,最终牺牲维修品质和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风险被转嫁到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头上。


对于车主而言,买了保险,出了事故,车子修好,不用自己花钱,这是90%以上的车主对事故车维修的态度,极少有精明车主在购买保险时研究保险条款,也不知道国家出台《新保险法》是用来约束保险公司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至于去4S店和修理厂修理定损有什么不同,使用何种配件,有没有更换与定损相匹配的配件、配件是否是三无产品、是否有合格证,竣工交付后整车质保和零部件更换质保等一概不知。


大部分维修厂不会主动告知,保险公司也不会追溯修理厂的维修过程,尤其是与合作修理厂、车主签署了三方直赔协议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客户满意度的认定就是无客户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电话)、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投诉。


在保险公司和修理厂合作和博弈的棋局中,车主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综上,事故车维修乱象之根源是配件市场混乱,保险公司“保费换资源”是幕后推手,维修企业想承接事故车业务,自然绕不开保司的“潜规则”,要么接受修车价格低,要么给保司提供保费,最终造成今天的局面。



02.


当下市场,不到5%的4S店凭借主机厂授权带来的新保保费换来65%-70%的事故车维修份额。


而接近40万家的修理厂争抢余下30%的份额,要么买保费成为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要么不合作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激化矛盾,引导车主投诉或起诉保司。


双方陷入零和博弈,行业内卷下,由保险公司、4S、修理厂构成的事故车维修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造成事故车维修乱象不断。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来看,车主出险后,找保险公司理赔,遵循保险补偿原则,车主可以选择现金赔付和实物赔付,但由于车险理赔存在技术专业性,所以保险补偿多为实物赔付,由保险公司直接向修理厂购买维修劳务,支付维修费用,包括配件和工时。


但作为保险合同的主体双方,保险公司和车主需要共同协商确定维修机构、修理项目、方式和费用。


但实际中车主多数小白,缺乏保险理赔专业知识,也不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出了险交给4S店或修理厂,在维修过程中也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位给修理厂,在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不透明的事故车维修大环境中,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与4S/修理厂存在利益输送和博弈,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前提,车主的权益也不是保险公司与修理厂利益博弈的筹码,摒除“保费换资源”的利益输送,树立“合规换资源”的良性发展理念,才是保险公司和修理厂的变革方向。


首先,作为保险公司,应按保险法第十七条对格式条款履行提示和告知义务。


在车主出险报案时,应尊重车主对维修企业的选择权,并提示出险客户选择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且有相应维修经营范围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维修(涉及总成维修的一定要有二类以上的维修资质)。


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强制指定车辆维修企业,应尊重消费者对维修配件的选择权,不能因为消费者在不同的维修企业维修,而被迫接受定损理赔政策差别对待,尤其是涉及维修配件品质的差别对待,应明确告知车主更换配件种类(并签署配件使用同意书)。


同时,对采购服务的修理厂加强监督和管理,对修理厂采购配件和外修配件要检核配件出厂合格证、采购该配件的汇款凭证、发票(或采购清单)做到三证合一。


其次,对于车主来说,要保护自身消费者权益,不要盲目被高额返点诱惑。


事故车维修前应要求查验修理厂营业执照及维修备案资质,在维修前与修理厂签订汽车维修合同,约定修理厂遵循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承诺不扩损骗保,承诺不以次充好,承诺不以修替换,对于保险公司定损给原厂件还是品牌件,要求其品质承诺。


不使用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赔付原厂件以次充好假一罚三,品牌件售后兜底,杜绝使用高仿件,使用拆车件应标识报废车回用件等。


配件应公开信息全程透明,并要求配件供应商提供24个月质保,配件采购溯源可查验正规含税发票,以及要求保险公司复勘更换旧件。


如果车辆在4S店维修,也要求在维修车辆前签订事故车维修合同,要求4S店售后必须使用厂家原厂配件。


维修后不能只看外观,要根据维修清单配件尤其是高价值配件是否使用了正规厂家原厂配件,是否按照维修单已经更换;要求保险公司人员三方在场复勘配件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拆车件、再制造件冒充原厂件的行为),以及维修后整车质保和配件质保条例应体现在事故车维修合同中。


对于4S店和修理厂,角色定位就是保险合同的采购服务商,应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弄虚作假、不以次充好、不骗保欺诈,诚信经营。


作为事故车维修企业,具备运管维修资质备案、环保、安全生产等合规要素,以合规换发展,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这样才能在当下极度竞争环境下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促进保险事故车维修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和维修企业始终要以客户至上,做有温度的保险公司和维修企业,共同服务好车主。



03.


据悉,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国家金融监管局将在某保险创新城市试点“绿色保单”,即保费差异化保单,推动绿色低碳服务,推动再制造直供配件服务,严控质量追溯,合格证制度以及24个月质量保证。


进一步,此城市的多个部门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事故车辆“诚信修”数字化改革工作,实现事故车辆报案、救援、维修和理赔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建设应用维修行业诚信体系,惩处违规失信维修企业,扶持优质诚信维修企业,营造优胜劣汰新态势。


据了解,“诚信修”将指导全市事故车辆承修企业进入“汽车维修服务平台”企业端,按规定进行事故车辆到店登记和维修记录上传,并印发电子竣工合格证和上传发票。


车险经营机构比对合规企业名录并结合维修记录及竣工合格证,开展托修及赔付业务,实现全市维修、理赔、税务等多方数据交互,逐步实现事故车辆全量纳入“诚信修”监管流程。


市级工作专班定期发布工作通报,不定期对事故车辆进行抽查,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督办,并优选规范企业,打造“诚信修”样板店。


以大师钣喷中心为例,作为诚信修的首批试点示范店之一,大师钣喷中心于2024年6月按“诚信修”及维修一类资质、环保、应急管理、消防等要求进行升级改造。


具体来看:扩大钣喷维修面积到3500平方米,新增事故车透明拆检定损工位和事故车配件出入库专用仓库,事故车维修工位、以及新质生产力特色钣金工位,其中包含凹陷修复、无痕修复、铝车身再制造修复、碳纤维修复等绿色低碳修复功能模块,水性漆烤房、机器人喷涂、鹦鹉高端水性漆、点修补快喷等特色喷涂。


所有工位安装360°无死角摄像头,车主可实时查看维修过程,其中事故车透明拆检定损工位和事故车配件出入库专用仓库的摄像头联通保险公司核损部门,要求24小时不断电,可实现保险公司365天全过程追溯。


在达到运管、环保、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的硬件要求,进入诚信修企业名录之后,日常事故车维修过程按“诚信修”的要求透明化修车,包括配件采购的合格证查验、车主告知、新件安装、旧件复勘等拍照上传,竣工交车上传维修记录、竣工合格证及维修发票,以及提供不低于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质保承诺。


作为维修企业的上级主管及监督部门,交通运输部运管、环保、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对事故车维修企业进行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达标企业准入、良币驱除劣币,打击黄牛,协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监管保险公司和维修企业报行合一、报供一体、票货一致(货款、发票、配件、合格证、质保承诺等保持一致),维修记录上传等。


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事故车产业透明化和绿色维修。


写在最后:


事故车维修乱象的根源在于,原有的业务形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是一个资源型业务,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而未来真正要做的,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车主,以车主的真实需求来推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催生出一批优质诚信维修企业。这或许是汽车后市场事故车维修与保险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破局道路之一。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