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花50万去县城开一家汽修店,最大竞争对手不是4S店、连锁店,而是夫妻店,还能赚钱吗?

时间:2025-02-26   访问量:47


“修车10年,今年终于回县城开一家自己的店”,“夫妻两人在县城开汽修店,一年下来只能维持生活”,“在这里修车,基本上一看到车牌,就知道车主是谁”……


以上都是非常典型的县城汽修人的心声。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对于县城汽修业态,行业存在很多固有印象:成本较低、夫妻店多、消费不高、熟人经济……在这些标签之外,作者和几家县城汽修门店老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意情况以及县城的汽修现状。


这其中,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群体,一是在一二线城市修车多年,有一定积蓄后选择回县城开店;二是在县城深耕多年,甚至超过二十年,很熟悉当地的情况。


无论哪种类型,县城汽修业态在具备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在遭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如今,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业态,以下沉市场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当中,拼多多2024年GMV有望达到5.5万亿,而茶饮赛道的蜜雪冰城将在近期上市。


县城汽修店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01.


汽修人回县城开店还是好选择吗?



“相信每一个汽修人都有一个自己开店的梦想。”这是一个10年汽修人A的心声。


A十几岁离开中学之后,就去修理厂学车,十年如一日,不仅学到了技术,也积累了一点资金。去年年底,A选择回老家开店,他的老家在山东汶上县,位于济宁市最北部,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100万。


据他介绍,房子刚租下来的时候,顶上的石膏板不断往下掉,地上一片狼藉,“创业不易,预算有限,大部分事情只能亲力亲为。”门店墙上比较乱,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A拆了一天才拆下来,包括水电这些东西,也都需要亲自动手,“看似麻烦,实则一点也不简单。”


目前门店的生意刚刚起步,还需要时间积累,A表示,既然选择这条路,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的人选择开店,有的人则是在十字路口显得犹豫不决。


B的情况类似,带着一身技术和攒下的积蓄,本来想回老家县城开店,但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装修租金就占了一半的积蓄,更大的挑战是,县城汽修店已经遍地开花,竞争太激烈。”


根据观察,当地老店凭借多年口碑和稳定客源,牢牢占据市场,一些新店,则是利用低价策略和促销活动吸引车主眼光。


在这种情况下,B显得很迷茫:到底是选择打工还是当老板,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县城,这估计也是很多汽修人共同面临的难题,在他看来,现在只能勉励自己继续学习,以待观察。


夫妻店是很典型的县城汽修业态,在一般人看来,夫妻店成本低,经营时间灵活,生命力非常顽强。


位于安徽蒙城县的夫妻店比较有代表性,门店只有2个工位,外面有个空场地,也能停几台车,做一些简单的业务。老板C表示,有时候一天做1个工位,有时候2个工位是满的,每天只要不闲着就行,“不求暴富,只求稳赢,踏踏实实做事,稳稳当当挣钱,只要不站着就是挣钱。”


当然,很多时候县城夫妻店肯定赚不了大钱,只能维持生活。


云南原阳县的一家夫妻店,有4个工位,以保养机修业务为主,装修看上去比较简陋,地面就是普通的水泥地。老板娘D介绍,开店一年多时间,很多人问他们赚了多少钱,“我们主要的成本是房租、配件和生活费,除了这些,开店以来,最大的开销是买了一辆电动车,一个拍视频用的手机。”


D说,现在生意难做,一条街不下20家汽修店,而且自己的门店正好处在当中,僧多粥少,行业越来越卷,“不知道还以为一年能赚个十万八万的,其实也就维持生活。有其他赚钱渠道的朋友们,别来趟浑水了。”


从她拍的短视频看到,两个人有时候还要加班到凌晨,赚的都是辛苦钱。


可以说,现在汽修人回县城开店,同样面临着不小的竞争,潜在风险还是挺大的,还是需要衡量各种不同的因素,再做出最终抉择。



02.


用车频次降低,非刚需业务能不做就不做

在县城,绝大部分维修企业如上文所述,以单个门店经营为主,连锁企业并不多。

安氏汽服是为数不多的县城汽服连锁,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建立了8家门店,全部直营,定位于一站式门店,业务涵盖洗美、贴膜、保养、机修、钣喷等,经营时间在30年左右。

通过政府官网查到,滑县位于安阳市南部,区域面积1781平方公里,辖15镇5乡3个街道办、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滑县大运河遗产保护示范区和1个滑东新区,744个行政村,150万人。

安氏汽服负责人安君茹,10年前开始接触并介入父辈的汽修生意,她从不同的维度,向作者分享了当地的经营情况。

第一个维度,车主的消费趋势。

在滑县,燃油车品牌和车型比较丰富,涵盖各种不同类型。这几年的趋势是,新能源车明显多了,从蔚小理,到问界、比亚迪,到五菱mini,在街上都能看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主出现了两个主要变化:一是用车频次降低了,天气不好的时候选择开车,天气好的时候骑电动车完全足够;二是年轻车主多了,他们习惯于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安氏汽服在抖音上的团购,主要就是他们来核销。

安氏汽服的系统中有3万多客户信息,老客户占比60%,熟人经济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把一年未到店的客户算作流失客户,但后来发现,他们一年以后又来了,其实不是真正流失了,而是用车频次下降,导致售后服务频次下降。”

换句话说,熟人不管过了多久,只要信任门店,最后还是可能回来。

第二个维度,当地的门店格局。

安君茹估算,当地的汽修店数量在100-200之间,最近几年有开有关,但没有明显的倒闭潮,因为大部分是夫妻店,经营成本低,他们只要能维持生活就不会轻易关店。

当地只开了一家全国连锁品牌门店,但没有主动打价格战,价格内卷不是那么明显。安氏汽服自身的价格体系也比较稳定,抖音的保养套餐最便宜199元,“再卷低价意义不大。”

在她看来,这个行业的高毛利时代早就过去了,从业人员需要接受这一点,不过门店的价格体系,一定要保证正常盈利。

第三个维度,门店的经营情况。

“过去10年的生意回顾下来,2024年应该是最差的,但也还好。”这是安君茹最大的感受。

据她介绍,这几年安氏汽服的产值比较稳定,增长不是很迅速,下降也不会很多。在业务维度,下降较多的是事故车业务,因为保险公司的政策进一步收紧,导致安氏汽服不太花精力去维护保险关系。

与之对应的,进厂台次增多了,机修业务有所增长,不过客户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只做刚需业务,养护等增项能不做就不做。

第四个维度,员工的招聘留任。

目前安氏汽服8个店共70人左右,人员流动率不高,10年以上的员工占比50%-60%,机修组长月薪在7000-9000元,公司给所有员工交社保。

不过,年轻人不愿意干汽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机修是漫长的、需要积累的过程,年轻人很难静下心和坚持,不如外卖和跑腿来得快。”所以,安氏汽服现在的状态是“不好招人、也不想招人”,如果有人离职,宁愿让老员工多干点活,多拿点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8家汽服门店,安君茹还在当地开了2家餐饮店和1家茶叶超市。在她的设想中,未来可能开一家专门提供普洗的洗车店,从而和客户发生高频接触,再通过会员体系打通洗车、修车、饮食、茶饮等不同业态。

这可能县城汽服连锁的未来方向之一。



03.

县城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目前,在官方层面没有非常准确的人口分布数据,不过根据媒体统计,70%的人口还是在三四五线城市。与此同时,下沉市场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均保有量,其增速远超一二线城市,毫无疑问,下沉市场的汽车售后服务还存在不小的潜力。


这也是为什么头部汽服连锁纷纷将下沉市场当作新的增长渠道,比如途虎在去年推出“万镇万店”计划,意图就是如此。不过,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汽修业态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简单梳理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品牌和车型比较分散,没有特别多的BBA或高端车,所以县城门店一般以一站式门店为主,专修店、专项店并不多,生存空间也不大。


二是县城很小,在消费不景气的时候,替代性的交通工具很多,比如自行车、小电动等,使得车主用车频次下降的情况,比一二线城市更严重一点。


三是夫妻店多,而且生命力比较顽强,他们的经营很粗放,只需要考虑清楚房租、水电、配件等成本,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至少比回去打工要自由。


四是自媒体运营肯定不如一二线城市活跃,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营销活动,经营重点还是放在技术和服务层面。


总的来说,一二线城市可以经营轻改、贴膜、新能源专修等特色门店,在县城,受制于消费理念、车型品牌等因素,特色门店肯定不容易开展。有业内人士表示:县城汽修店还是要回到市场的方式,品牌、形象、技术、服务、营销和管理。


安君茹也认为:“我想得很简单,保证质量,保证服务,做好售后,就不会不行。”


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不管是哪里的车主,包括县城的车主,如果有得选择,当然愿意去更好的汽修店,而选择的标准无非是硬件层面的装修形象,以及软件层面的技术服务。


所以,如果无法从项目层面实现突破,那么,事情反而变得更简单,就是回归经营本质,这或许是县城汽修竞争的关键所在。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