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说话通常很直接,讲究的就是一个随心随性,心里舒坦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与以往的行为习惯,思维认知做个彻底的了断,便很难在新的环境中活下来。
农历新年伊始,各个汽服店的业务已经如云泥之别,有的店生意火爆,忙不过来,有的却相反,说还没有出正月,生意就不见了,这如何是好。
局不是一天做成的,而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发生时,有的在掩耳盗铃,有的焦虑彷徨,有的准备过把瘾就死,还有的在暗中蓄力,等待倒闭红利的到来。
2025年的汽车后市场注定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边是国补正在加码,旧车换新车的成本已经低至5000元左右,今年的新车销售注定会再创新高,电车销量超过油车已是板上钉钉。一边是大量的汽服店在关停并转,或者减少规模。
就这样的天崩开局,所有汽服从业者不禁要问:出路在哪里?该如何挺过接下来的至暗岁月?
01.
年后我几乎穿越了整个中国,为合作的门店提供服务的同时,同时也拜访了一些优秀的汽服门店管理者,门店类型有连锁店、夫妻店、汽服店和社区店等等。
这些类型不同的门店都处于盈利之中,有的在过去艰难的局面中逆势上扬,还在高速发展中。我总结了一下,这些门店管理者有四力加持,哪有不成功之理?
这促使这些门店管理者穿越行业周期,逆势上扬的4力分别是:学习力、纠错力、执行力和分辨力。
首先讲学习力。
这些老板无一例外都非常看重学习,无论培训或者还是聊天,几乎都是条件反射地拿出笔记本记录一些关键的内容并开始思考。有的门店一到不忙时,便开始抓紧机会训练新员工和培训新的维修技能,这和一些从来不给员工提供高质量训练机会的门店形成强烈反差。
其中我与一位优秀门店管理者下午聊天时即兴说要员工提供一场培训,仅仅3个小时,该老板不但把自己两个店的员工全部召集在一起,并且还召集了一个朋友修理厂的团队一起参加。
另一位门店管理者整节课除了认真理解外,还身先士卒地练习,并亲自监督参加培训的店长逐一练习后才离开。
而有的门店管理者,只要求员工学,自己却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结果员工学会了,也离开了。
其次是执行力。
在与几位老板聊天时,偶尔谈到了他们门店内部一些运营的瑕疵,当经过讨论确实需要改良后,第二天就已经安排开始执行了,速度之快令人惊讶,执行力可见一斑。
第三是分辨力。
越是行情不好越是有一大把镰刀磨刀霍霍,准备大肆收割汽服门店老板最后一个铜板,在各种耳濡目染下还能保持初心特别重要。
有一位老板对于一些网红项目保持十分的警惕,一般的门店老板在生意不好做的时候都恨不得一口气吃成胖子,然而这位管理者却顶住诱惑,对于高毛利的项目进行压制,并反复地告诫员工不要进行竭泽而渔的举动。
在以客户长期价值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经营决策,尽管去年汽服整体下滑,但门店仍然保持了10%的业绩递增。
最后是纠错力。
在经营的道路上谁也不敢保证说自己做的决策百分百正确,因此,强大的纠错能力便十分重要了。
一位老板加盟某大型汽服连锁,原本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共同搭伙求财,经过三年的经营发现获得的服务与加盟总部承诺的大相径庭,在总部的约束下难有作为,而该连锁品牌又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服务。
经过他判断,认为该连锁已经没有继续经营的价值,尽管还有一笔可观的押金留在总部,但依然选择断臂求生,撤出连锁以求自保。而反观很多门店经营者,由于前期的沉没成本投入过大,哪怕形势很不乐观,但仍然选择不撒手,直到越亏越多,再也无力回天。
02.
2025是倒闭红利爆发年?
任何行业其实都有其周期性,有高峰就有低谷,任何周期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增长期时,伴随的是技术红利,只要你修车的技术好,能够满足车主的第一需求,生意都差不到哪里去,因为新车主和新车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哪怕你的服务不好,但不要担心没有生意做。
饱和期时拼的是经营红利,除了技术之外,谁在经营上用功夫,做好管理和营销,提高效率,也能赚到钱。
而迎接行业萎缩期的是倒闭红利,此时有大量的门店因为盈利无法覆盖经营成本而倒闭,此时,能够降低成本,效率超高的门店只要能够在淘汰赛中活下来,便能接收大量倒闭的门店的客户,从而逆势增长。
今年对于所有汽服从业者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残酷考验,同时也是倒闭红利爆发的一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为鉴明得失,越是震荡期镰刀也越来越多,与其被所谓的高大上割韭菜,还不如向优秀同行取经来得直接和安全。
03.
汽服店可以做的7个准备
那未来,汽服店要做哪些准备才能迎接倒闭红利呢?以下是7方面的准备,以及能做到的难点,分别是:
1、做好基础管理。
很多门店老板到现在还不知道,汽车维修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今年年初,太原某汽修市场一场大火烧了多家修理厂,辛苦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而直到现在,大多数的门店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更别谈有针对性地对其管理,直到大错已铸,后悔已来不及。
所有事故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所有事故都是人为的结果,保留安全无死角的习惯。
合理优化岗位职能,做到高效管理,注重人的选用,而不是育留,从一岗一职转变为一岗多职,给予员工足够的训练,在不降低员工的待遇同时要提升员工的能力。
但做到基础管理无疑是困难的,要不然每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门店起火燃烧了,面临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懒,不愿意花心思思考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对于楼尖尖的华丽无比感兴趣,却忽视了夯实本该夯实的基础。
第二点是侥幸心理作祟,诚然,现在的汽服经营相较以前的难度是地狱级,说唱练打吹拉弹唱无一不要精,基础管理又不如搞搞短视频立马能够看到效果。
这也导致很多门店老板心存侥幸,认为基础管理放一放也没多大关系,等出了事,再多的泪水不也是于事无补吗?
2、做好短视频宣传。
很多门店老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意识到短视频意味着什么。短视频已经不是一种好用的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商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没有选择的问题,任何时候开始做都不晚,因为流量不会消失,只会迁徙,不管能不能拿到结果,都要在短视频上投入精力。
当然,面临的困难就是相当多的老板没有意识到短视频的重要性,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一搭没一搭。
3、向曾经的豪车进军。
不管你是否以前修过BBAL,现在都要学着成为搅局者。奔宝奥路这四类车型的换车成本过高,还会在市场上停留很长时间。
但你认为他们还会像以前一样为车的保养花费巨资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高端车主越来越理性,尤其是智驾新车型如井喷般面世时,他们对降低维修成本有刚需的,不要求面子,但求实用。
但同样的难题也有,就是门店老板第一不愿意在硬件上投入,在服务上又故步自封,技术也都是一般般,仿佛只要挂上维修奔宝奥路的门头,这些车主就会鱼贯而入。
这可不是笑话,我拜访过不少挂着豪车专修门头的小老板,不能说毫无收获,只能说失望之极,一个个鼻孔朝天长,偏偏不知道自己斤两,仿佛这些车的车主没吃过猪肉,也没看过猪跑,令人哭笑不得。
4、在提升客户幸福感的项目上发力。
比如大灯修复、汽减修复、顶棚修复,前挡风玻璃修复、钢圈修复等等,要贴合燃油车主想省钱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市场上的主流。
难点就是,都知道这些项目好,但一谈钱,便哑了火,希望有人免费教。总想着我拿你的货,你不应该免费教吗?
要知道这都是过去供应商惯出来的毛病,就你拿的那么一点货,在真正手握核心竞争力的供应商来看,那真是可有可无的量,他们还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当然,那些纯割同行韭菜的另外。
门店要做的是虚心,不低看自己,但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
5、上文说了,往后几年的市场红利是倒闭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
因此,不要轻易投巨资上大的项目,除非你的经济能力能够承受。能留在牌桌上不下场就是胜利。
然而,面临的难点也很严重,主要是生意不好干,市面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一些文化素养本来就较低的老板又容易上头,被市面上的一些信息带节奏,然后投巨资搞得一地鸡毛。
6、死磕客户管理。
脸皮要放厚点,不要怕客户拒绝或者笑话,将客户经理重点培养,做好客户服务开创性工作。同样,这些门店也面临着两个难点。
第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客户接触链的逻辑。
第二是这些老板把客户管理与进店后的体验画上等号,却不明白有90%的客户管理工作是在离店后完成的,客户进店体验只占客户管理工作量的10%左右。
绝大部分的精力要消耗在客户如何进店这件事情上,把偶然的进店变成必然的复购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在AI技术爆发下,未来生存的能力不是学会技能的能力,而是学会使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困难也同样有,那就是虽然AI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但目前还不能解决如何组合的技能,这些技能还需要门店老板自行掌握。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要做到以上7点太难,我也可以给你一条捷径,那就是把你的所有客户通过活动的方式收割一遍,反正你也不打算做了,还不如收一笔钱拉门了事。
如果市场不能迅速地淘汰劣币,对于优秀的门店反而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决策没有对错,错的是人而已。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