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越沉迷“营销花招”,汽服店死得越快

时间:2023-03-03   访问量:151


在经历1月份的低迷后,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回暖,但仍不容乐观,有造车新势力持续保持低迷状态。


从特斯拉1月宣布降价和国家补贴退出以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尽管用上各种营销手段,但是营销技巧在"力大砖飞"面前显出原形,原来,客户真选择用脚投票。


为什么国产新能源汽车如此的不堪一击?


和各种广宣渠道消息大相径庭的直接原因,我认为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的,因为在汽车领域,国产芯片的供应量不到5%,95%需要进口。


据说从每年5月开始,当电动汽车生产进入旺季时,某款关键芯片就会涨价,普遍涨30%-50%;而一辆车控制器需要用到6—12个这样的关键芯片,但人家就是宰你,你有何办法?


营销是竞争的产物,当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时,营销花招越多,死得越快。联想到汽车后市场某些汽车维修企业,连最基础的管理都没整利索,却对如何搞营销无比上头,让人叹息。


年后一个月,通常汽服行业年后会有一次堪比春运的人才大流动,很多汽服门店的死而不僵不是从缺业务开始,而是从缺乏可用之人开始的。从年后人才流动的情况来看,很容易区分哪些门店运营得好,哪些门店运营得差,一般有如下三种:


▷经营管理良好的门店,基本上不缺人,就算缺,也是缺个别后勤人员,很快就可以补位成功,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经营管理正常的门店,通常缺1-3个人,经过招聘和培训,很快会形成战斗力。

▷经营管理不理想的门店,年后基本上要大换血,空有业务,却留不住人。


么留不住人?这就如同国产新能源汽车一样,缺乏核心竞争力,环境一有变化,立马打回原形。



关于人的问题



先看一组我调查的数据,一共5个问题:


问题1:年后人到齐了吗?


640.png


35.7%的门店选项是到齐,没到齐的占到64.3%,几乎是三七开;这也和个体综修厂经营情况相吻合,30%门店良好,70%门店一般。


第二个问题说明85%门店经营情况还算正常,运营情况不理想的门店只占14.3%。


第三个问题是:那些没到的员工的理由是什么?


640-1.png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回答这行没前途的占比最高,占42.8%。经过三年疫情,这样的结果也算正常。


选择家里有事走不开的员工,实际上主要是想多玩几天,绝大多数是老油条或者十年老徒弟,职业素养是没有的,占比为21.4%;


选择提高待遇的员工其实并不多,只占7%,说明大多数机修技师对自身技术水平比较了解。选择其他的占到28%,这些员工通常比较内向,不轻易向别人透露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四个问题是问老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不来?


640-2.png


这个问题是多选题,其中回答晋升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的占比最高,达到了71%;其次是薪酬设计不合理,占到64%;认为缺乏强有力企业文化的占到42%。


这三点其实就是门店基础管理出现了问题。如不借助外脑,单靠老板个人力量很难稳妥地解决,说明大多数老板已经认识到了真正的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样解决。去年下半年,我辅导的门店系统化薪酬设计的需求较多,也从侧面印证了答案的真实性。


因为员工品德不好,主动开除的占比最小,占比7%;说明老板的容忍度比较高,也说明行业真正的人才缺口确实比较大。


第五个问题是接下来该打算怎么解决?


这道同样是多选题,其中选择改善门店运营环境,打造系统、流程和规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答案最高,达到78.5%;说明绝大多数门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准备开始解决。


但是,从哪里开始,该怎么下手呢?怎样打造自己门店的核心竞争力?


640-3.png



如何打造门店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门店能够发展的基础是底盘要稳,底盘稳了才能跑得起来。否则,还没等你发力就会摔倒。


一个门店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人,用心做好基础管理,深刻理解门店运行底层逻辑;从这方面做好工作,远比表面光鲜、华而不实的噱头更加持久且稳固。


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门店没有长腿,它不会跑,无论怎么做,其运营本质都是被动的,等着周围3公里辐射范围内客户的选择。以前增量市场时,门店业绩会呈线性增长,因为周围车主从知道到了解,有一个逐步进店消费的过程。


但经过几年后,周围车主能来的就来了,不能来的也就不会来了,而是去了同行家。此时,你应该做的是练好内功,以周围3公里辐射圈打造客户满意度,提升自己的口碑,做同行不能做到之事,用出彩来左右客户的选择。随着客情关系的稳定,你的门店盈利就会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如果你还是紧抱着“宰一个客户也没什么”的侥幸心理,整日在如何深挖客户产值上下功夫,随着你的客户逐渐流失和整个管理体系的固化,未来也就不会有增长了。如果你在门店辐射圈中的口碑臭了,除了搬家换个地方重新开始,说实话没有办法可想。


因为,人有刻板印象,一旦对你产生了恶评,以后无论你做得多好,他都不会轻易进店,开一家新店的成本远低于挽救一家口碑作塌的门店。


对于汽服门店来说,合适的管理要为三件事服务:一是效率,二是安全,三是业务。


如果管理不能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具备任何价值,反而会有负面影响。


案例:前段时间去某家中大型门店拜访,占地面积大约500平方米,看上去还算比较气派,但车间内的场景,让我感到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门店招牌上的一角,还有堂而皇之的车*汇合作店字样,说明该店是这个过街老鼠般直销产品的深度合作店。产品展示柜上也只有两类产品:第一个是概念性的,第二个就是PUA味儿直冲脑门的。这两类产品通常有一个共有特征--就是贵。


而与之相反的是,机修工位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车间瓷砖砸得大洞小眼,地上到处是油污和垃圾,工具堆得满地都是,一不分区,二不分责任。


两个机修技师在一个工位上维修发动机,边叼着烟边把拆下来的螺丝往前围板上放,叶子板垫和座椅三件套那更是想都别想;旁边工位上没有车,但地面上仍然有一层油污和垃圾没有及时清理。


我去体验了一把洗车,洗车流程是典型的两条毛巾抹到头不说,洗车师傅拉个苦瓜脸,好像欠他多少钱一样;腰间前面明晃晃地挎着一串钥匙,这和金属手表一起,是洗车技师大忌之一,因为极容易将车漆划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说明,该企业洗车流程和规则基本没有,人员更是缺乏起码的培训,一切都是员工率性而为。


车洗好后,员工指示出门时付钱,自行在收款码上扫码结算;如果忙起来,也没人顾这件事,付不付钱自然也没人管,财务监管基本形同虚设。


我意料之外的是:门店气派的招牌和门店内部反差如此之大;而情理之中的是:以销售深挖为导向的门店,其结果大都如此。


门店以销售为导向是结果,其实真正的问题是老板搞错了运营逻辑,把贸易行业的逻辑套在汽服门店运营上。整个运营模式、薪酬体系全部为如何把产品销出去服务。


这种方式一旦运转起来,要想刹停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推倒重来,二是钝刀子割肉式的改善。无论哪一种,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相比之下,关停转让反而是成本最低的选项。


后来与客户经理聊天得知,情况也是如此。该门店业绩从最高的50多万,跌至现在20万左右,门店已经没有钱重新装修了。


无数个令人惋惜不已的案例告诉我们,门店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技术;技术是基础,基础都没有的话,开店只是打酱油而已。搞懂运营逻辑,为正确的经营逻辑打造一套合适的运行体系,将门店内所有人串联起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门店对营销的误解



如果我说门店把基础管理搞好是营销的一部分,肯定会有很多门店老板不相信。不少门店老板对营销的理解,还停留在发DM单、玩抖音和销售产品、搞集客活动的维度。


真正的营销,是围绕门店核心车主的需求创造价值,如果诸位读者看过我的汽服门店管理者枕边三部曲,应该对MOT这个概念不陌生。MOT,指的是影响顾客核心体验和决策的时刻,在每一个与客户接触的点上施加影响,从而影响顾客做出倾向于门店的决策。现今营销


MOT的理解更加深入,细分为三种,分别是零关键时刻、消费关键时刻和推荐关键时刻。


零关键时刻,是车主在没有进店之前,你就要思考该如何影响车主的选择,让他做出倾向门店的选择;比如个性鲜明的VI、短视频推广、设计精良的DM单,通过持续不断地宣发,前置进店的环节,让车主进店变成理所当然。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基础管理的配合。


消费关键时刻,当客户进店消费时,获得使其超出周围同行的体验,包括贴心的服务、三分钟关怀,配合顺畅的流程、整洁明亮的客休区和井然有序的维修车间等。这离不开系统化的运营规则配合。


推荐关键时刻,车主离店后,会不会做出再次上门或者推荐朋友的决策,门店要通过有效手段倾听车主的声音,然后通过客户的反馈进行反向驱动,创造更多打动客户的点。而这些,离不开有效的客户管理系统的支持。


这三点背后,其实都是指向一点:汽车服务独有的运行规律,不同于纯服务,也不是制造行业,更不是销售贸易。汽服行业属于长期主义者,耐得住寂寞,用心搞懂他的运行基本规律。还不会走就想着跑,正如某些国产电动车企业一样,不苦心钻研自身核心竞争力,只想通过制造些概念、搞些花哨的招数,把车主当傻子一样忽悠。一旦对手开始发力,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在大力面前,一切花招都是徒劳。


新年伊始,汽服行业巨头纷纷摩拳擦掌、大展拳脚的同时,过去三年没有任何进步的门店经营者,更要好自为之。



作者丨黄灿

来源|AC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