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单店4个工位、月毛利十几万,半年后却下降近一半,只因车主进店后这步做错了?

时间:2023-10-20   访问量:87


汽车后市场,有个话题还是比较魔幻的:汽车后市场体量以万亿来计算,但现实中,绝大部分老板都叫苦连天……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数据都是“机构”以汽车保有量估算得来,其实是个别群体吸收“资本血液”的工具,跟普通人关系不大。


这么理解也说得通,但作为从业者,我们更应该看清的是:有哪个行业不是如此呢?最多形式不同罢了。关键是要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而进行自我迭代,否则势必被淘汰,毕竟自己不革命,那就只能等着别人来革我们的命了...


行业现在所处阶段就是板上钉钉的转折关键期,这期间不出现那些所谓的“搅局人”,只要从业者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成为历史。


所谓智者求于内,昧者驰于外。我肤浅的认为,这个阶段汽服店不能一味“外求”,而是要开始“内求”,找到自身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去纠正。否则也只能吐吐槽,过过嘴瘾了,并不能改变被淘汰的宿命。


目前4S店体系也好、独立售后体系也罢,都处于洗牌阶段,拼的就是谁能更快找到存在的问题,更快适应崭新的市场、更好贴合现今的客户,谁能做到这些,就能杀出重围重回巅峰。


具体看独立售后。目前门店老板大多的状态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无法缕清问题的本质,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一家门店出现了业绩下滑,大多数人的做法是看一些数据,例如进场量或单车产值等,得出进厂台次下滑和单车产值偏低的结论,又或是挖出转化率低的原因。


这个逻辑没错、流程也对,但其实进厂台次下滑、单车产值低、转化率低,这些只是表象、是“开方抓药”,但真正需要门店做的关键动作其实还有“继续进行深挖”。


笔者之前接触到了一家维保门店。4个工位5名技师,1名前台和老板负责接待工作,本来经营还算可以,每个月毛利可以做到13万左右。


这家店还有个优势:地理位置不错。但之后300米左右开了一家全国连锁门店,店里的营业额就开始出现下滑了,当时老板的竞争压力一下就上来了,但也没想到好的应对策略,就顺其自然了,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店里的产值迅速下滑到了月毛利8万。


机缘巧合下,我们坐到一起聊了这个话题。


具体聊之前,我先去看了趟那家连锁店,服务流程有板有眼,因为是新店,整体环境也很不错,问了下一些项目的价格发现有些偏高,并且以“车辆油耗高”为由在店里进行了检查;之后,我以同样的理由又到这家维保店充当客户体验了一次,说实话,跟隔壁连锁店相比服务差距蛮大的。


先说在连锁店的经历。


进隔壁连锁门店之后,整个体验流程如下。


技师先给我做检查前,问了我油耗情况、也问了我是如何计算的,还跟我大概讲了出现油耗高情况的可能原因;之后争得我的同意后进行检查;


在检查前,我问如果不维修的话是否需要交检查费用,对方技师的回答说实话很系统:先告知我需要根据检查的部位收取相应检查费用,但他们是新店,所以检查费用会免掉,但需要添加我的微信;


在检查后,连锁店的技师会告诉我火花塞需要进行更换,进气道、缸内积碳、节气门建议清洗,并给我报了价,随即我表示暂时不维修了,询问检查费用多少,对方再次表示“只要加了微信就可以免掉”,在我进一步追问后具体告知我免掉的检查费用是50元。


当我想要去扫码付这个费用时,对方技师就把我拦住了,告诉我“您不用扫了,我也清楚您不想加微信,担心之后会给您发信息打扰到您,这样您拿一张我的名片,检查费就不用交了,有什么问题您联系我就行”。这一整个操作下来,真的值得点赞。


而在这家维保店的经历则是如下情况。


我到店的时候,维保店的4个工位上有3个工位停了车,进店第一时间并没有技师来接待我,我就在门口点了支烟,烟抽到一半的时候,有技师发现了我并询问我来店目的,我就说“车辆费油”,技师就直接告诉我是积碳造成的、可能需要进行清洗。我问“你不看看车子检查一下吗?”师傅说不用检查,洗完了油耗就下来的,随即就要给我报价了...至于后面的环节,我也不想体验了,随即就问老板在不在,然后就跟老板聊天。


聊天的开篇,我就说了接待环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后果其实会很明显:但凡您的客户去了隔壁新店一次,就绝不会再回来。


而这个案例中的差距,很多普通门店其实都遇到了,有些老板看到了差异及时调整、有些老板看到了但因为“这些连锁流程他不会,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些老板可能至今没看到……


门店可以不看好个别企业扩张时“低价引流”的竞争方式,但一定要看到这些体系的强大,因为“不是所有客户都会追求低价,但所有客户都追求消费能力范围内的高体验值”,而所谓的高体验值,就是高消费能力的客户在“物美当中选价廉”、中低消费能力的客户在“价廉之中选物美”。


所以,建议大家要抓住一些日常运用的重点,形成自己强大的运营体系。


当门店有了体系,才有可能与其他的门店进行实力的比拼,否则只能被现实淘汰。


门店如何形成自己的体系化竞争实力,用于满足客户高体验值的需求?


围绕“管理、技术、服务、流程、产品、转化、流量”,各有一些关键点。


· 管理


管理这个事、绝大部分行业老板其实一直都挺头疼,因为大部分老板都是技术出身,在管理上真的是“门外汉”。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汽服店管理已经不可缺少,做的是否到位也真正开始关乎普通门店的生死存亡。


尤其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管理已经成为门店生存的依托”,小店管细节、大店管流程,若想生存下去一定要做改变,如果没有“管理作为依托”的概念,门店即便再想改变、效果也可能是杯水车薪。


· 技术


技术无需多讲,干这行不重视技术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我们这个行当不是赚快钱的行当,要想吃这碗饭,技术一定是基础工程,不仅需要重视,还要适时进行技术迭代,因为车辆整体性能在不断提升,不能与时俱进的技术就是落后的糟粕。


· 服务


各行各业都在聊服务,那么服务好与不好?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


实话实说,对于小店而言,是没有统一服务标准可言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普通汽服店而言、服务标准也是众口难调,但关于普通门店的服务标准,有一个大体的通用方式:具备同理心。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尽力去满足客户不同的正常诉求,并在这基础上适时创造一些小惊喜,小店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太差。


再结合上面的案例。我去那家连锁店的时候,是打算交检查费的,但技师一通话术让我省下的50元检查费用,既是意外惊喜、也让我对这家店上了心。如果我是真的客户,以后我要有车辆维保等需求、肯定要来这家店。


对于汽服店而言,制造一些意外惊喜其实不难、且效果非常好。这里分享一个制造惊喜的公式:先降低客户预期+高体验值=惊喜,大家可随缘领取。


· 流程


我个人其实非常认可流程的价值,但也能感受到一些流程有些过于繁琐、形式主义。所以以前我在做现场服务的时候,喜欢根据客户的需求、情绪等,打破部分流程。


站在门店老板的角度,流程需要有,但一定要根据员工的能力打造“能落地的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员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上述案例其实已经凸显出了流程差异给人带来的体验差异。一家是先了解客户诉求、简单解答(销售铺垫)、检查车辆(事实说话)、最后是项目报价;另一家则直接报价...这两种方式带来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根据门店属性,老板们可以简单制定一些流程。


· 产品


产品不仅包含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油、水、液、易损件等;还包含引流项目、锁客项目、转化项目、高毛利项目、裂变项目等;车辆洗美、微改装、钣喷、保险等方面。


店内正常的配件类产品需要以客户为导向,高消费能力客户可以提供原厂配件,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可提供品牌类配件,尽量做到按需报价,但同时要保证品质及售后。


项目类产品需要根据门店情况、周边商圈情况及客户情况综合考量制定,什么项目、什么目的一定要清晰,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了,所以必须要合理制定。


至于洗美、微改装、钣喷、保险这里就不过多阐述,大家可以把项目酌情融入到品类产品中,譬如续险,现在就可以当做引流产品了,因为连4S店在续险上几乎都是0毛利,如果汽修门店还想从这个单项目上拿效益,就有些不明智了。


· 转化


这个话题本文不过多赘述,行业里现在过度转化的情况太普遍了,我个人的观点一直是“秉承适情(车辆情况、客户使用情况、客户消费能力)转化、坚决不可过度维修”。只讲一点,目前汽修行业与客户的信息透明度已经很高了,并且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传播速度其实快得可怕。如果还想依赖“拼命转化、来一个是一个”的方式赚钱,那么毕竟会是兔子的尾巴了...


· 流量


现在各行各业对流量都是垂涎欲滴,我们汽修行业没例外是情理之中,合理利用短视频等传播工具的同时,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没了流量?”,因为根本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到店流量堆积如山又有何用?


此外,普通门店在短视频平台运营这件事上,尽量不去做那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引流,还是应尽量以打造门店IP为主,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中,没有什么值钱的行业,也没什么值钱的项目,值钱只有IP。


同时,也可以合理做好保有客户的运营,在减少流失的同时刺激客户进行转介绍,转介绍的客户信任度极高,同时短视频平台运营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综上,“管理、技术、服务、流程、产品、转化、流量”,门店如果可以围绕这7点提炼自己的方法论并形成体系、有效落地实施,生意应该不会太差、甚至可以在复杂的环境里脱颖而出。


2023年已经到了10月,不知年底大家能否满意今年的成绩呢?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也许不久后您也能成为同行效仿的榜样。



作者丨郝斌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