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又一车企被申请破产,三年超18家车企破产倒闭,2024车市重新洗牌了?

时间:2024-03-22   访问量:30


继威马汽车的破产重整获法院受理后,又一家车企新增“破产”动态。


企查查显示,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国宏汽车”于2023年12月被申请破产清算,该案已于当月先后两次开庭。在这之后不久,曾自爆一口气拿下“4.5亿元”订单的国宏汽车,却因2万余元“被限制高消费”。


640.png



01.

市场估值 “超300亿”,却陷入“23亿投资骗局”漩涡


“现在招个员工真的太难了。无论通过网上发布职位,还是贴在店门口的招工海报,都没有用,那只能依靠人力资源公司。我早就认为人才中介比我们干汽修这一行,钱好赚多了”,方老板开门见山抱怨道。


资料显示,国宏汽车成立于2004年, 全名 “国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天津市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后发展为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在新能源汽车还被称作“PPT造车”的那些年,有着“国宏系”背景的国宏汽车,是新能源投资热潮里不可多得的蛋糕。


2014年,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元年,国宏汽车正式获取“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资质”;2015年,国宏汽车30余款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及新能源应用推广目录。根据公开信息及员工自述,当年国宏汽车全年生产的车接近3400辆、年度产值超2亿,位居全国第五位;国宏汽车成为天津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不过,变局陡然到来。看上去“前途大好”的国宏汽车,很快成为后来车市复盘“新能源骗局”的负面案例。


2016年6月,“国宏系23投资骗局”正式曝光。国宏汽车法人被抓,由他参与并组织的传销团伙,被控有41层组织结构、发展近3万名会员、吸收资金超23亿。而国宏汽车代表的电动汽车实业,便是这起传销大案的最大噱头,吸引了一大波“看好新能源”的投资者。


在原本的国宏汽车发展蓝图里,“拥有无限前景”的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池,号称市场估值“超300亿”。


但在法人涉传销被抓后,国宏汽车生产经营的主要两个银行账户资金也被冻结,之后国宏汽车历经数年挣扎,还是在2018年底陷入了“资金周转不开、运营困难、拖欠员工工资”境况;同年,国宏汽车出现在了工信部披露的“首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清退名单”,而这份名单的标准是“停产 12 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2021年,因“法人未履行罚金义务”,国宏汽车账户内近6000万元资产被冻结、划扣,国宏汽车也更加无力返还拖欠员工的工资。


自此以后,国宏汽车全面陷入困境。到了2022年底,国宏汽车的员工从巅峰期400多人缩减至20多人,拖欠员工工资近千万,公开报道中,有些员工被欠薪数万元,还有的被欠薪百余万元;除此之外,企业自身还有2000多万负债。


2023年12月,国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1.4亿,股权冻结;同月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国宏汽车新增破产重整动态。 


跳出个体企业的成长、聚焦到市场发展维度来看,国宏汽车的溃败,代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乱的那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02.

新能源汽车的三轮洗牌


虽然如今势头大好,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真正的“从无到有”,并且几经波折、颇为坎坷。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超过了487家。到了2023年,中国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与这个数据相呼应的,是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野蛮生长不到5年,之后便经历了“连续3次大洗牌”的跌宕命运。


2010年前后,在多番激励政策连续出台后、国内几乎爆发式的掀起一轮“造车”热潮,巅峰时期更是一口气涌现近百家造车新势力品牌。


之后几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看似一切向好,但入场的造车企业普遍被嘲“PPT造车”,浮夸炒作是常态:年产10万辆、打造“中国特斯拉”、锚定“新能源之城”等口号此起彼伏,因为这样才能得到资本青睐,钻漏洞“不造车、专骗补”的乱象也是日益增加。


这一点在国宏汽车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明有1个生产基地,对外却宣称有4个产业园;

年度销量几千辆数据背后,大部分都卖给了关联公司,钱还是“会员缴纳的会费”;

夸大”产品性能、产线节拍更是必不可少。最疯狂的时候,国宏汽车所谓的“超级电池(又称为“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更是喊出了启动新能源汽车革命口号。


那个时期的乱象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每每论及“新能源相关难题”时,都会提到那段时间遗留下来的 “僵尸车”和“问题车”;不过,换个角度想,乱世也能出英雄,如今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是那段时间入局的。


接着就是2016年-2018年, “欣欣向荣”的新能源赛道迎来了第一波大规模洗牌。


一直在2018年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是一个“政策拉动需求”的市场,所以这一波洗牌也是由其主导的环境净化:国家开始大力整顿“新能源车企骗补”乱象,纠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畸形风气。财政部等四部委对93家主要新能源车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就有72家骗钱,涉及金额超92亿,国宏汽车也是这时候陷入了舆论漩涡。


这3年里,“三无(无技术、无产品、无收益)”且一心只想画大饼赚快钱的车企们迅速归于沉寂,要么破产倒闭,要么曝出诈骗丑闻,游侠、拜腾、博郡、赛麟、长江等均是如此。


3年洗牌期结束后,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终于被拨乱反正,开始逐步迈入“商业主导模式”,在政策及动辄数亿元、甚至过百亿的资本加持下,国内新能源赛道迎来了波澜壮阔的“高光”时期:2018年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破百万的第一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开始突破2.5%;华尔街日报报道称,2018年中国有超过487家新能源车企。


2019年,中央财政补贴大比例退坡,地方补贴同步取消。而刚刚站立起来的新能源赛道,市场上虽然有几百家所谓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但真正有量产车投入市场的凤毛麟角,其中乘用车领域仅十几家造车新势力车企实现交付,交付过万的仅4家。


这种情况下,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依旧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幅开始放缓。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品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爆发,相关的投诉和问题案例更是急速增加。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2019-2021年,成了造车新势力命运起伏最剧烈的3年,实际上也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第二次大规模洗牌期。


2019年被誉为造车新势力群体自诞生以来最黑暗的一年,特斯拉的入侵更是令整个赛道都倍感压力山大,“蔚小理”都一度被取笑为“电动汽车三傻”;2020-2021年,蔚小理从“三傻”逆袭成为“三强”,迈过生死关头、走到了发展的下一阶段。


有车企即便开始迅速上量、意气风发,但也频频进入ICU;也有像国宏汽车这样品牌力、产品力、技术力、创新力等各方面都不行的车企直接被淘汰,像拜腾、奇点、游侠等几乎没什么“量产车面世”的车企更是一蹶不振、躺平着等自己的白衣骑士。


这个阶段的洗牌,决定车企生死存亡的四个关键:资本输血是支撑、一定技术力是基础、量产落地为关键、精准定位更是冲向黎明的最大捷径。代表就是蔚小理已经各自占到细分市场3%的份额。


从2022年到现在,新能源一路分化、一路突飞猛进,跨越野蛮生长时代、迈入市场驱动阶段,并且正式成为车市增长的核心引擎。



03.

2024年,车圈淘汰赛的标准变了


时至今日,新能源车企阵营看似格局初定,但其实格局已经生变,且正在迎来最大的变数。这场变数到来后,即便像蔚小理这样拿到“决赛入场券”的车企,也可能会被洗牌出局。


行业总说2023车市疯狂,价格战贯穿全年,各种“里程碑”事件层出不穷,洗牌也是不断提速,但其实2023年,可能只是中国汽车迎来真正变局的开始。


在3月20日的吉利汽车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表示,进入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淘汰赛全面开始,行业将进入整合期,重新洗牌;也是在会上,吉利方面指出“2023年,通过技术转型,国际化等措施,吉利汽车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而“技术”这个字眼,几乎出现在了2024年以来,每家车企每个动态的字里行间。


事实上,观察这段时间的车市热议动态,汽车服务世界最大的感受也是:2024年,除了“电比油低”的价格战对抗更赤裸裸之外,技术力的比拼也越来越明显了。


更直观来看,从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开始全面迈入“技术为王”时代。而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车企想要持续想要真正立足,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了。


临近2024开年,小米汽车用“五大核心技术、超3.7万件专利”展现技术力,进一步对用户公布“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的新十年目标。


而在复工第一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便在内部信中提到,2024年小鹏汽车年度在 “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将达到35亿元,未来3年内将规划新品或改款约30款,将投入超过40%的研发预算。


何小鹏话音还没落下,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强调:“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


就在3月18日,智己汽车又亮出了一个“撒手锏”——VMC智慧数字底盘,据说这是“上汽这项技术沉淀了将近14年时间,积累了约8000万辆车的造车经验,最后凝结成最新一代VMC技术。”


如果这些车企的目标能真的兑现,必将促使车企走向新的发展方向、促使市场向新的分化格局、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也将走上众望所归的“电动化、智能化”正轨。


届时,越来越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将会迎来又一波洗牌。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